如意事 第539节(2 / 2)

如意事 非10 1886 字 13天前

镇国公想也不想:“至少也有八成!”

不外乎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天下颓败之势已然开启,非是换君王换血液不能休止。

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总能赢的!

所以就更没有理由叫他昭昭去进京冒险了!

殊不知小姑娘同他想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角度:“所以啊,但凡有些长远目光的,都能看得出来是咱们的胜算更大些——纪尚书也不是傻子,纵然只是为了保全纪姑娘,他又岂会不知该站在哪一边?况且,还有一点呢。”

镇国公心中有些毛躁,却只能往下听。

“纪尚书与皇帝之间,还有着深仇旧恨在。当年他痛失两子,虽说是夏廷贞之计,但归根结底既得利益者还是皇帝,皇帝才是他真正的仇人。帮我们,便也是替他自己报仇。”

实则不难发现,纪修此人纵有过错不足,却极重亲情。

他当下不外乎只两个心愿而已,一是替儿子报仇,二是保住女儿。

而这两条,唯有同许家合作才能同时实现。

所以,她还是有信心可以说服对方的。

至少值得一试。

见祖父还在犹豫,许明意又接着说道:“若是能将当年先皇之死的真相宣之于众,群臣必然要重新思量皇帝是否德不配位。皇帝昏聩至此,却仍能号令群臣,调天下兵马,不外乎是皇权二字。正因皇权于群臣与天下人心中历来根深蒂固,不容动摇,古往今外才会有凭昏君一人之力亡国之先例。

皇权威压在此,官员纵有百般不满,却也无法逾越。可若是有了适当的名目,只要这名目分量够重,便等同给了官员们更换君王的权力——弑君父,大逆不道,得位不正,天下再没比这更重的罪名了。”

若是利用得当,将皇帝从龙椅上拉下来不是不可能。

一旦没了皇权加身,皇帝纵有再多的恶,便也无法再应验到天下时局之上,而只能沦为一个无能狂怒的小丑。

这才是尽可能止损于天下的唯一捷径。

“然而此事关乎甚重,只凭纪修一人之言,未必就能够服众……”镇国公仍没能被说服:“他纵然是当年之事的亲历者,可空口无凭,谁会全信他?”

弄不好一个忤逆妄言之罪落在头上,被一刀砍了也说不定。

“是,单凭纪尚书的证词,或的确还不够。所以孙女入城之后,还要去见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

镇国公眉心微动:“何人?”

“敬容长公主。”

第630章 非我不可(谢反求诸己打赏加更)

敬容长公主?

镇国公一愣。

“祖父莫非是忘了先皇或曾留有遗诏交予长公主之事了?”当初长公主险些死于皇帝手下的内情,祖父也是知晓的。

镇国公摇了摇头。

忘自然是没忘……

“可先前不是说,那遗诏应是已经被皇帝拿走了?”

“应是如此,可纵然被皇帝取走了,长公主却一定亲眼看过,若能说动长公主出面作证此事,便不怕朝中人心不动摇——”

燕王若趁此时机入京,收拢本就溃散的人心,极有可能就能稳住大局,逼得皇帝退位。

虽时隔久远,已无实证在,但舆论二字单看如何利用了。

尤其是长公主的身份摆在这里,她是皇帝的亲胞妹,又是先皇临终前单独召见之人,若她与纪修出面共证此事,皇帝便休想撇清了。

且还有一个乔太医在。

若有纪修和长公主在前,那乔太医的出现和证词,便将是同样有力的。

镇国公听得糊里糊涂。

这道理他都懂……

“可长公主不是傻了吗?”

这还怎么出面作证遗诏之事?

纵然跟哄孩子似得哄着出了面,可也得有人信呐!

许明意反问:“您觉得长公主是真傻?”

这话是什么意思?

镇国公吃了一惊:“……可我见过好几回了,那不就是个孩子模样吗!”

“是啊,不然怎么能骗得过皇帝呢?”

但凡演得有点破绽,怕是也没办法平安活到现在了。

性命都拴在这上面,哪里敢不好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