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章:躲闪腾挪(2 / 2)

数量会更加的庞大,所以引发的冰冻节点的范围也就更加广阔。

大约十枚,这样的冷冻光波导弹。如果同时向一艘母舰身上发射冷冻光波,很可能会将这艘母舰的一个侧面完全冰冻。

这样母舰就剩下了半个层面,能够进行激动,但是它的发动机系统如果遭到了连续性的攻击,就会被冰冻停车。

即便是发动机系统的温度都很高,但是也无法扛得住几百万度零下摄氏度的冷冻光线。

要改造这种导弹,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让这种冷冻光线再从导弹的发射机体里面。发射出来之前。

不能够粘连自己导弹周边的任何机体。否则的话,光线一样会将自己的导弹冰冻,所以要在整个的发射管道内层当中铺设非金属和液态金属混合防御层。或者是使用13号金属合金。

这样的话,才能够使得导弹发射冷冻光线的时候不粘连,在自身的机体发射管壁上。

经过了长期多次的试验,三院终于成功研制出来这种冷冻光波导弹。

这也是为了配合林东今后将进入全面的光波作战时代所研制的第一种,可以进行主动攻击的光波导弹。

这批新研制的光波导弹马上传输给了林东的舰队。同时将分子图表传输给了中央计算机系统。他马上就将自己无人机系统的分裂模式加入了这个光波图表方式。

今后再分裂出来的新型无人机系统所携带的导弹就会使用这种光波导弹。

但是目前只有一种光波可以使用,今后发展的模式,这种光波导弹将会发展成为红外冷冻两种交替式光波使用,可以按照导弹设定的智能化系统,在战场临时进行选择性的发射。

不管如何说,现在林东手里面已经拥有了一批光波导弹。

所以林东马上又弹射出来,大约一万架无人机。

这一万架无人机所携带的导弹全部都是光波导弹。然后他命令这些无人机立刻向下进行弹射飞行。

太空当中是完全立体化的空间,他和我们在地球上面的三维空间有本质不同的区别。

地球的三维空间是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它有地面或者有海洋。

你无法在地面下层,或者是海洋下层进行穿越。所以所有在地层空间作战的部队只能是有三个方向左右,两个空间方向上空的天空方向,而你脚踩的永远是大地,或者是海洋。

这样你就只有三个攻击,或者三个防御层面,不可能再向下延伸。

就算你在地面打下去几千米的洞穴,你也是永远都有底部的。

而在太空作战当中,永远都是没有底部的多层空间。

它的上面仍然是大面积的空间,下面仍然是深不见底的宇宙空间。所以导弹从无人机的舰体上向下发射。

一直向下飞行,大约20万公里。然后平行进行飞行。当导弹到达对方防御阵地的下部。

在这个位置上,导弹掉头向上,直接冲着上面飞行。再飞行20万公里,进入到对方防御圈的底部。

从外星人平行四边形阵线的底部向上穿越。这样就进入到对方防御圈的内侧,然后再散开四面攻击对方的母舰。

按照林东这个计划想法,大约有四万枚主动攻击光波导弹。

向下开始发射,形成了一道漂亮的光线,就好像是一颗彗星一样,直接向着太空的下方,深远的深处飞去。

导弹集群到达了,下方大约25万公里的位置。立刻修正弹道,平行飞行。往前飞行约为十万公里,就到达了。对方阵线与自己的星球本部相加的空间位置。

于是对方星球表面大批量的红色光线向上发射过来。而且对方的红色光线射程调整到距离自己上方平行线母舰编队。

大约间隔只有五万公里的距离。这个距离在太空作战当中,可以说已经是到了非常细致的边缘。

光波光线作战的星际时代,每一道光波光线的作战都有自己的溅射覆盖范围。

这个覆盖范围一般都要超过一万公里以上,所以不会是在几百或几千公里范围内。一般最小的防御范围都以万公里计算。

只上这五万公里的夹缝空间就已经是非常狭窄的,一到空间了。

面对如此林东的导弹部队,只能平行穿过这道狭窄的缝隙,进入到对方。平行四边形阵线的底部。

是林东命令主动攻击光波导弹集群,平行飞行穿越这五万公里的狭窄缝隙。

但是对方的母舰也开始向下进行拦截光线的发射,发射的范围。也至少在四万公里左右,这样就使得这道光线的。凤栖最宽度也就只有大约有一万公里左右。

要想平行穿过这一万公里的光线缝隙。这需要导弹有十分精准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