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也顾不上什么滴血验亲了,正事要紧。
赵澹也不再多说废话,只让亲爹在他离京期间多多照看东宫,便带着名单离宫。
随行的除了太子亲卫,还有数十暗部。
弘明帝目送着赵澹离去,又召赵归进宫,一条条旨意颁布下去。
外界对天家父子的谈话一无所知,众人只知不久前陛下派了临公公去东宫传召太子。
据说临公公对待太子的态度是一如既往的亲切,尊敬又不谄媚。
据说太子在御书房待了半个时辰,出来时满脸意气风发,毫无被天子厌弃的颓唐。
不仅如此,还带着一队人马离宫,去向不明。
得知这一消息,朝臣们反应不一。
嫡长子继承制的拥护者和太子拥趸喜极而泣,陛下和太子殿下总算复合了!
墙头草们瑟瑟发抖,太子会不会因为他们近日的行为记恨他们?
正在办差的皇子们倒是反应不大,听闻消息后只愣了下,又继续办差。
只是回去后噼里啪啦一阵摔打,恨弘明帝的既往不咎,恨赵澹的心机深重。
与此同时,满朝文武也后知后觉地收到了方家被抄家,全族下入牢狱,几乎将大理寺塞满的消息。
东宫的动静暂时没传入他们耳中,仍旧不妨碍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所以,方家又干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怀揣着满腹疑惑,直到次日早朝,就有官员迫不及待地提及。
龙椅上,弘明帝揣着手,神情喜怒难辨:“方家为何被抄家下狱?自然是因为他勾结扶桑,意图祸乱宫闱。”
朝臣:“???”
朝臣:“!!!”
庞眉白发的王首辅出列:“陛下可否细说?”
南征大军早已动身,世人皆知扶桑之阴毒,弘明帝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的,下意识看向太子所在位置。
见那处空落落,这才想起太子已经离京。
也罢,朕只好亲自叙述了。
接下来,弘明帝巴拉巴拉一通叙说,吐字流畅,都不带打磕的。
官员们大眼瞪小眼,呆若木鸡地愣在原地。
几息之后,金銮殿上爆发出剧烈的声响。
“方家通敌叛国不得好死,伪造身份入宫的方氏更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还请陛下严惩方氏一族,严惩扶桑细作!”
“微臣以为该将扶桑八公主送往琼州府,两国交战之地,以她的人头祭奠遭了扶桑毒手的无辜之人!”
官员们你一言我一句,各种死法层出不穷。
他们没想到继处置了琼州府、安庆府一众涉案官员,以及这两地的扶桑细作后,又冒出一个扶桑八公主。
这扶桑国真当他们是死人不成?
脸面都被踩到脚底板蹂.躏,这绝不能忍!
朝中所剩不多的守旧派官员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唯恐被陛下、被革新派那些个疯狗盯上,死得连渣都不剩。
好在大家怒字当头,压根懒得搭理他们,也让他们幸运地逃过一劫。
弘明帝还挺赞成将赤钰送往战场的提议,只是他已经打算让宋氏和赵洋献上两军开战前的第一滴血,再来一个她显得多没新意。
容朕想个别具一格的死法。
这一想,就想了一个早朝。
临近尾声时,弘明帝突然来了句:“朕不敢保证朝中除了方家再没有官员叛国,你最好主动站出来承认,朕可以考虑从轻发落。”
“一旦让朕查到你们当中某些人做了对靖朝不利的事情,朕绝不轻饶!”
弘明帝缓缓站起身,犹如年岁已高却仍旧威势逼人的雄狮:“叛国者,一律满门抄斩!”
短短九个字,听得众人心头一震,无意识地低下头去。
说罢,弘明帝再不管旁人反应如何,挥袖离开。
......
接下来几日,针对赤钰及其手下,遍布各地的细作及据点的行动逐一展开。
赤钰嘴硬,但耐不住她的手下没用,经过严刑拷打后,一条又一条关于扶桑国的机密倾吐而出。
赵澹的抓捕行动也卓有成效,已有近百名细作落网,共捣毁了八处据点。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弘明帝的心情总算松快些许,面上浮现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