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此时也就可以明确了:“洛阳行宫其实有两支军力。”
这说法卫晩岚能接受。也同时在交手的过程中对这两支人手,有个大差不差的了解。
此处第一支军队乃是随先皇当年驻扎在洛阳行宫的,是数年以前的军力,因为洛阳行宫的荒唐奢靡,他们难以有可观的战力,只做行宫表面功夫的日常守备。也就是在紫宸殿书房遇到的那支队伍。
另外一支则是元熙载现在最能拿得出手的武备力量。
那支人手有弓弩、有甲兵……规制严格,成员也比较年轻,而且他们还性情比较暴躁, 哪怕穿着大魏衣甲, 却偶尔会蹦出一两个卫晩岚模模糊糊听不懂的词语。
卫晩岚搞不清他们的来路。
于是卫晩岚盯着守护含元殿的这支厉害队伍的士兵, 喃喃地问自己:
“这些兵马来自何地?大魏的刺史能不能调动军队?”
早知他要面临这个问题。当初在中书省就应该更努力地好好学习。
或者在紫宸殿大反派单独教学时, 早早向大反派请教这个问题。
可是他现在身边没顾问也没萧霁,对于朝廷之事, 他也没指望身为江湖豪杰的傅钧。
此时就显出傅钧透题透得很有艺术。
傅钧语气自然地做了个类比:“一山不容二虎。天剑山庄纵使分坛有再多庶务,所能支使的弟子有限,所以大事还要仰赖天剑山庄总坛。”这是为了避免分走权力。
于是卫晩岚很通透地猜到了:“那么……如果洛阳刺史要动兵,必然要经过长安朝廷的同意,需得经过逐级审批。”
“也许。”傅钧道。
“那么,”卫晩岚有点心虚,“元熙载可能真与摄政王是绝好的关系,摄政王肯给他用兵!”
傅钧轻抽了口气。
卫晩岚又继续再猜:“也还有其他可能性,那就是摄政王不知道,元熙载只不过是偷偷调了支部队,没告诉摄政王,就放在行宫守护自己。”
傅钧轻抽的那口气又缓缓吐了出去,问:
“他能调动摄政王的军队?”
卫晚岚被问住了,小声反问:“那这附近都有什么州?”
“商州。洛州。洛阳城。三地都有驻军。”傅钧答道。
“那就不太可能了。”
卫晩岚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刚才的猜想,打了个问号。
也就在不久前朱雀大街那场兵变——
因为秦臻假传钧令祭出兵符,引得天下兵马云集长安,那些被骗的将领最后却纷纷在摄政王跟前表忠心,都是摄政王家族旧部,与苏家关系要么是知遇之恩,要么有救命之情。
总之盘根错节。
尤其东边那几位猛将。
卫晩岚不相信他们敢暗中违拗摄政王,跟元熙载有联系,给元熙载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