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端详十人,注意到十人中的两名女子与其他人一样穿深色衣袍、头发束成男子发髻,面容不施粉黛,远远望去更像是相貌清秀的男子而非女子。
“淳于陵?公孙如君?”
“回禀陛下,正是此二人。”霍光回答道。
“淳于玉儿是你什么人?”
刘彻问淳于陵。
淳于玉儿是刘彻同父异母的兄长中山靖王刘胜的爱妾的名字。
刘胜此人性格勇猛擅长打仗,除了喜好美色饮酒,并无太多恶行,在刘彻的一众兄弟中是难得的正常人。
淳于陵毕恭毕敬回答道:“淳于玉儿是民女远亲,民女幼年时曾有幸随母亲入中山王宫见过中山靖王。”
“居然曾经见过朕的兄长……”
刘彻想了一下,问道:“你对大汉境内的诸侯王们都是如何评价?”
“民女以为,诸侯王是皇亲,但也是陛下的臣子,理应遵守陛下的律法,尊重陛下任命的辅佐治理封地的官员。”
“听你这意思,莫非对中山靖王有不满?”
“民女只是阐述自己的想法。”
“继续说下去。”
“喏。”
淳于陵抬头,大胆陈述自己的政治理念。
她并非不知道过于激进的观点可能触怒皇帝为自己和家族招来杀生之祸,但她更知道今日既是她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在皇帝面前说话,她必须抓住也许是一生一次的说话机会,全力陈述自己的想法。
面见皇帝的其他九人心中都有类似想法。
于是乎,因为参加御前评选的十人都激情澎湃充满倾诉欲且阐述的内容颇有可取之处,原定时长两个时辰的御前点评直到夜幕降临都没有结束,与会所有人也都听得精神奕奕,毫无倦意。
……
夜色渐深,向陛下、朝廷重臣阐述并与他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政治观点的八男二女怀着忐忑的心情退出大殿。
刘彻意犹未尽,对与会朝臣们道:“现在你们明白朕为什么要推行新的人才选拔机制了?”
“陛下高瞻远瞩,我等万万不及。”
“只是如此?”
刘彻冷哼一声,道:“这十人或出身卑贱或品德有缺陷或女子身份,没有一个人符合察举制的举荐标准。若非朕推行科举制度,他们永远没有机会进入朝堂为大汉效力,朕也会永远不知道朕错过了这些人才!”
“陛下所言极是,察举制度确实存在极大的缺陷,所幸大汉有陛下,在陛下的……”
“别说这些无用废话!”
刘彻打断石庆的话,转头对陪在身旁的刘姣道:“需要休息吗?”
“女儿不累。”